close
新的一年,祝福大家新年快樂,告別去年的紛紛擾擾,大家都挺過來了,而我也發表我第二部關於靛藍小孩的紀錄片,記錄我的小孩~
兩個典型的靛藍小孩,再加上一個靛藍媽媽,在這疫情期間所經歷的各種挑戰,也大家看到靛藍小孩不只是路上講的超自然狀態,而是更貼近生活,養育他們遇到的挑戰,還有父母到底是如何面對與調適。
透過紀錄片,用媽媽的視角來看小孩在這段時間的轉變,也讓他們
參與拍攝紀錄片。
身為身心障礙的家長,面對小孩無法專注的情況,都面臨要不要用藥的掙扎,我也是如此,看到好幾個大學時期的同學,因為使用精神科用藥反應變得很遲鈍,但是不用藥,變得極端的分散跟內向,還有非常活潑無法控制,我會對用藥感到遲疑。
我的小孩沒有生病為什麼要用藥,尤其是精神科藥物,再來靈性圈都在提使用不專注的藥物,會讓小孩振動頻率降低,創造力下降,或是人變得混混沌沌的。
這我不否認,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中間除了給小孩使用精神科用藥,是否也有其他方式讓小孩改善,或是讓他們更了解自己。
我想許多家長也都免不了經歷一段求神問卜的階段,但不需要批判他們是迷信,因為都走投無路,當面對眾人的排擠,誤解,老師不斷打電話要求改善,還要面對經濟壓力,工作壓力,家庭壓力,婆媳問題,在疫情下,我們必須要長時間跟同一群人24小時相處,四目相對,是非常大的壓力,這種壓力是一般正常小孩的家長無法體會跟理解的狀態。
要不是小孩是靛藍小孩,我不會走入身心靈的領域,不只是療癒他們,也療癒我自己,尤其是內在小孩的療癒,雖然養育他們很疲倦,讓我常常覺得厭世,沒有活下去的動力,但是我還是不想那麼早放棄他們,也希望他們可以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,也希望他們學會面對自己,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看法。
在疫情下,我跟小孩大量的相處,我也終於理解小孩無法專注的問題,知道是一回是,能夠理解又是一回事,在我的紀錄片我都詳實記載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,也希望讓各位靛藍小孩的家長知道你們不孤單,關心自己的身心狀態,發洩情緒都是正常的事情,先照顧好自己,我們再來面對生命的挑戰,祝福大家一切順利。
另外,我也要跟大家說 : 很多事情干你屁事,只會在後面當鍵盤魔人,不了解別人遇到什麼事情,只會叫我們好好管教小孩,罵罵小孩,還講會生就會養,我會祝福你也會親身經歷,或是你身邊也有這樣的家人讓你覺醒,讓你跟著我們一起經歷水深火熱的生活。
w="accelerometer; autoplay; clipboard-write; encrypted-media; gyroscope; picture-in-picture" allowfullscreen>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